第210章 魔尊归来_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
笔趣阁 > 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 > 第210章 魔尊归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0章 魔尊归来

  “咱们谁跟谁啊,裴尚书还跟我这么客气。”黛琦不以为意的摆摆手,“不过此事不宜提前泄露,否则就没意义了。”

  要是让那些官员得知修路就是筛选标准,那他们肯定都卯足了劲去修了。一来这就不好判断哪些人是真心哪些人是假意,二来过犹不及,要是某些人为了政绩过度开发环境,甚至压榨百姓,反倒又成了一桩罪过。

  “下官自是明白。”裴矩同样谨慎道。

  至于黛琦前半句话,裴矩只当没听见。什么谁跟谁的,咱俩根本不熟好吧。

  黛琦走后,裴矩便匆匆入宫面圣去了。

  谁也不知道他在中华殿(即唐称两仪殿)内跟皇帝说了什么,当时殿内内侍都被遣出去了,裴矩和杨坚两人密谈了许久,除了敲定考核标准之外,还细细商议了如何施行。

  裴矩出宫后,杨坚去甘露殿与独孤伽罗说起时还感叹了一句“裴弘大真有宰执之才”。

  “朝中能臣汇聚,岂非大隋之福?”独孤伽罗笑道,“可见圣人真乃治世之明君。”

  即便是几十年的老夫老妻,听到妻子如此夸奖,杨坚也不禁老脸一红,但同时也越发坚定革除旧制弊端施行新政之志,为富国强兵一统天下做准备。

  撤除郡制,合并郡县如火如荼的开展,与此同时,随着水泥向全国全面推广开来之际,杨坚向各级地方官府下达了修路诏令。

  时光荏苒,转眼开皇三年已接近尾声,旧岁即去,新年将至。

  然而在这个喜庆的氛围中,却又噩耗频传。

  倒不是又发生天灾人祸了,而是在这期间竟有数位肱股之臣先后逝世。

  先是郧国公韦孝宽去世,紧接着太子太保柳敏也跟着去了,这两位都七十多了,在这个年纪去世也算是喜丧,但之后去世的这位却是叫人始料未及——这位便是幽州总管赵国公阴寿,他是在任上病逝的,当真是人有旦夕祸福。

  而阴寿的去世并不是终结,在他之后太师李穆和定州总管杞国公窦毅也寿终正寝了。

  接连五位大臣去世,且还都是集中在了开皇三年的年末,这对大隋来说着实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
  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损失,同时也给了有心人造谣生事的机会。

  几乎在阴寿去世的同时,谣言就冒出了苗头了,等窦毅去世后,谣言简直漫天飞舞,如瘟疫一般传了开来。

  这几位大臣不是相助杨坚上位立下从龙之功,就是在杨坚登基后的诸多平叛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,对大隋立国有着重要意义。

  于是他们去世之后,关于杨坚窃国专权倒行逆施终于惹来天罚的谣言便不胫而走了。

  一传十十传百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谣言一旦放飞,威力是巨大的。

  百姓们迷信,唯恐天罚继续,甚至更加严重,久而久之便会对大隋失去信念,对杨坚失去敬仰。此时,便危及国本了。

  对于这种迷信谣言,破除它的最好的办法自然也是利用“迷信”。

  于是杨坚决定正月初六在太庙祭祀祖宗之后,便于初八日率文武群臣到南郊祭祀上苍。

  “散播谣言之人居心不轨,如今阿爹决定出城祭祀,对方必定有所行动。初八那日,南郊怕是危机重重。”杨广早有所料道。

  “十之八九乃弥勒教所为,这未必是坏事——或许无真前辈守株待兔的那只兔子要来了。”黛琦大有深意道,“走,我们去请无真前辈出关。”

  杨广点点头,随即与她一起去了无真道人客居的院子,将前因后果说明然后道出了来意。

  无真道人听完,自是也猜到很可能是弥勒教又有行动了,于是当即应下,决定乔装打扮一番随杨广一同前去南郊。

  有嘉陵居士出手,无真道人乔装之后完全变了个人,再加上他收敛了气息,完全就跟普通侍卫没什么两样,只要他不主动暴露,任谁也认不出他来。

  到时候只要混入侍卫之中,如此不起眼的他决计不会惹来注意,真是堪称扮猪吃老虎的典范。

  转眼到了初八,这一日帝后与群臣盛装出行,仪式隆重之极。

  南郊宽阔的平地上筑起了高大的祭坛,四周早有重兵把守,无关人等都被清场。

  文武百官分列两边,杨坚与独孤伽罗神色肃穆庄严的并肩走上祭坛。

  高熲手持祭文,立于帝后之侧朗声吟诵。而群臣则汇聚于祭坛之下,垂首躬身以聆听。

  文采斐然的四六骈文,抑扬顿挫的庄重之声,为这场祭祀平添了几许神圣气息。

  间或缕缕东风吹来,百官身前的簪缨也随之漫卷飘舞。

  当祭祀完成之后,这缕东风反倒愈发强劲,吹起了帝后和百官的衣袂。

  就在众人抬袖遮面阻挡大风之时,站在高台上的高熲忽然指着东面的灞水高呼道:“圣人、娘子快看,水中有异象!”

  他这一喊,帝后与百官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,也顾不得大风了。而在帝后翘首张望之际,百官也骚动起来,十分好奇到底是何异象,竟让素来稳重的高熲也如此失态。

  于是站在首列的杨勇、杨广等人便率百官走上祭坛一起观望。

  只见灞水之中忽然出现一道漩涡,并且越陷越深,下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即将现世。

  “玄龟!圣人,是玄龟出世了!”高熲惊喜大呼。

  “哈哈哈哈。”杨坚愣了一瞬,随即便朗声大笑起来,“正是玄龟啊,众卿也都上前看一看吧。”

  “玄龟象齿,大赂南金。恭喜圣人贺喜圣人,此乃天降祥瑞,赞颂圣人功德。”

  “玄龟象齿,大赂南金”之句出自诗经,本意是为了歌颂鲁僖公的文治武功。如今杨坚祭祀上苍之后,灞水便有玄龟出世,岂非昭示着连上苍也在为杨坚歌功颂德?

  如此一来,谣言自破。

  一时君臣俱欢,祭坛之上笑声朗朗。

  而就在此时,杀机突起,一股沉重的威压从天而降,直压的众人呼吸一窒,胸口沉闷无比。

  众人骇然抬头,只见一道残影迅速从对岸飞掠而来,快的令人看不清她的真容,只依稀可看出是个女子。

  “不好!”见她目标直取帝后,众人心中顿时一紧,本能的想要冲上前去护驾。

  但有一人却比台上众人还要快速,只见他直接从祭坛之下侍卫之中平地飞起,化作连绵残影来到了帝后身前,将他们护在身后,随后抬手抓向突袭之人。

  两人一个不动如钟,一个身形凌空,瞬息交手了数十回合,偶尔泄出的真气刮得众人脸颊生疼,不得不向后退去。

  甚至有人脚下一空,顺着祭坛台阶滚了下去。

  朱妙晨原本见有人掠出时便心中一紧,但无真道人的乔装实在完美,气息又不曾外泄,她虽有怀疑但电光火石之间却也来不及深想,直到交上手后才越发觉得不妙,随即确定眼前这名“侍卫”便是无真道人假扮的,当时心中便惊怒交加。

  本以为销声匿迹这么久无真道人一时无法找到她了,却不料他竟如此奸诈,竟然早在大兴守株待兔,等她自投罗网来了。

  一番激烈交手之后,朱妙晨当机立断向后飞退。有无真道人在,她今日一切打算都只能付诸东流,此地绝不宜久留。

  但无真道人好不容易等到她来,又如何会轻易放她离去?势必要拿住她问出师尊下落!

  两人身影一前一后迅速消失不见,只留下一群大多不明所以的人。

  “这,这是何人?竟敢行刺圣人,来人啊,还不快去捉拿刺客!”有官员马后炮似的喊道。

  杨坚抬手阻止:“不必了,此人武功高强,寻常侍卫不是对手,此地还有无刺客尚未可知,先行护送众卿回城。另,将玄龟带回宫中供奉。”

  “是!”

  禁军纷纷有序的行动起来,将帝后和群臣护在中央,浩浩荡荡的往城池返回。

  帝后祭祀之后玄龟出世之事迅速在民间传开,起到了极好的稳定人心的作用。

  且鉴于先前南郊遇刺之事,京中的戒备再次加强了许多。

  无真道人追着朱妙晨离开之后便杳无音信,直到杨广准备离京返回封地也没见他传回半点消息,反倒是据说浪去了高句丽的九重城竟然回京了。

  九重城回京后第一时间去拜会了杨坚,见他回来,杨坚自是十分惊喜,当即起身相迎,拉着九重城的手直入殿中入座。

  “国师一去便近一年,真是叫朕好生担心。”杨坚情真意切的说道。

  “劳圣人担忧,是老臣的罪过。”九重城宠辱不惊微微垂首。

  “国师言重,国师乃大隋之中流砥柱,朕心系国师实乃常情。”杨坚不赞同的摆摆手,随即转而问道,“国师此去可有收获?”

  “圣人英明,老臣的确查到了些消息。”九重城微微颔首,将他近来所得告知杨坚,“圣人可还记得高句丽王祖父阳原王曾纳一名中原女子为妾之事?”

  杨坚闻言神色一怔,不禁皱眉回忆一番,从记忆角落中依稀找到了相关记忆:“朕记得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吧?据说曾阳原王对那女子一见钟情,不顾群臣与王后反对强纳其为妾,此后那女子便宠冠后宫,甚至还未阳原王生下一子正是如今的剑圣朱邪。”

  说到这里,杨坚神色猛然一变,不知想到了什么双目不禁微微瞪大,不敢置信道:“据说朱邪之所以姓朱,是因为那女子突然离去,阳原王思念心切,这才将朱邪改为母姓,只为寄托思念之情。莫非……”

  “不错。”九重城点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,“朱邪之母正是那朱妙晨。”

  杨坚眼神一厉:“如此说来,弥勒教诸多阴谋乃是受高句丽指使?”

  “这倒未必。”九重城反而摇头否认,“阳原王早已去世,如今乃其孙当政,朱妙晨受其指使的可能微乎其微。且依老臣愚见,朱妙晨之意似乎不在皇位。”

  杨坚听完不禁思忖少许,随即也觉得九重城的推断有理。以朱妙晨的武功,若想要皇位没必要一直盯着大隋,不说南陈,仅高句丽那边若她有意便没高元什么事了。就算她自己不上位,她还有儿子啊。

  “若是如此,那朱妙晨所为便耐人寻味了。”杨坚百思不得其解,“她屡屡针对大隋,甚至亲自出手对付朕与娘子,所图为何?”

  九重城默然,他心中倒是有了点猜测,但却不好对杨坚明说,只能沉默以对。

  杨坚只当他也一筹莫展,便没有过多追问,转而道:“国师奔波辛苦,便先去休息吧。不过新都之中未曾营建摘星台,国师不如就在千秋殿住下吧。”

  千秋殿在中华殿西侧,杨坚安排九重城在此住下,既显示了他对九重城的倚重,又可以让九重城就近保护于他,一举两得。

  “那老臣便告退了。”九重城起身告辞。

  出了中华殿,九重城并未直接去千秋殿,而是出宫去了晋王府找他那个倒霉徒弟去了。

  黛琦得知九重城回来,早已等的心焦,见他终于来了不由得眼冒精光:“我就说咱们师徒心有灵犀,你肯定知道我在等你。”

  灵犀典故出自山海经,将其刨开会发现里面有一条白线连接牛角首尾,故称“灵犀”。

  九重城每每看见这货总有种无奈之感,此时也不由得叹息道:“你这学问当真是浪费了当初本尊为你请夫子的束脩。”

  “我们师徒心意相通难道有什么不对吗?”黛琦一脸无辜的问道。

  九重城干脆不搭理她了。

  唯有杨广心里狂念:“当然有不对!”

  “哎呀,不要在意这些细节。”黛琦摆摆手,“你这个时候回京,肯定查到了重要消息了吧?快说,快说。”

  “你这模样倒是让本尊想起乞食的小犬。”九重城突然失笑调侃道。

  黛琦脸一沉:“……这叫什么狗话,我往地上扔块肉狗都比你说话好听。”

  九重城闻言毫不客气的抬手在她脑门上敲了一记板栗:“欺师灭祖。”

  杨广在一旁一言不发,心中却默默附和一声“确实像”。

  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